三月|生活宣言


三月,我辗转过九个不同的城市,搬过一次家,思考过几晚旅行与回家的意义。

1

2024年拍摄于法兰克福

在密集的日程中挤上出租,我拖着和未消散的酒气去下一个目的地。

车窗外,游客在灯下摆拍,喇叭在周遭叫嚷。

我看了一眼导航的用时预估,瘫在右后方座椅上叹一口气,念叨着说了一句:“不急,慢点开”。

没有人回应,师傅的视线正忙着在前挡风和两块电子屏间切换。

想起「贾科长」在拍完《小武》后写过一篇杂文《有酒方能意识流》,其中有几句大抵应景:

想起年华老去,自己也过上了混日子的生活。感觉生命轻浮肉身沉重。象一个老男人般突然古怪地离席,于回家的黑暗中恍惚看到童年往事。知道自己有些醉意,便对司机师傅说:有酒方能意识流。

师傅见多了,不会有回应,知道天亮后此人便又会醒:
向人陪笑,与人握手,全然不知自己曾如此局促,丑态百出。

其实,出租车司机在接单之前,不知会在哪里接到乘客,以及将送他去何处。而后座的乘客,也正把时间挂在生存游戏里接单,只是他们很少彼此过问,也很少审视自己的生活

2

《像鸡毛一样飞》剧照

十月,十二月,二月,三月,谷歌地图里默认被称为「」的那个地址被我改过一次又一次。

三次搬家胜过一次失火,却也是个审视生活的顶好机会。

小可说《我总是不懂你的意思》是我们的人生主题曲,里面唱到过这样一段:

”我总是不懂你的意思
和青年人眼中闪烁的物质
有一天
大火烧着了我们的房子
你会说
好,重新开始

把瓶瓶罐罐扔掉,失效的地址改掉,再去宜家买些新家具。灯要照到床头夜读,伏案写字的书桌定要宽敞 ——布置未来住所,便是设计未来的生活方式。

三月最后一次搬家时,我忽然想到一个自己的小习惯 ——我若独自吃饭,便在食堂或办公桌前速战速决。但若要款宴朋友或自己下厨,吃饭便定要到餐桌前解决。即便一人食粗茶淡饭,也定放半部电影作消遣,每逢佳作更是将一餐拉到了电影时长。

独居快餐在办公桌前草草吞咽,创作欲便随着食不知味沉入胃袋;唯有在铺着红白格桌布的方寸之间,即便是煮碗清汤面也要郑重摆上筷枕,氤氲热气里才浮得起生命的诗。

所以说吃饭的时候,人作诗但不念诗;念诗的时候,人便不应该想着去吃饭的

琢磨这么简单的道理,竟花了我二十余年。

3

2021年拍摄自青海玉树

所有的抵达都是新的启程,所有的醉意都是清醒的前奏

我穿梭过许多城市的街头巷尾,旅途各站停车,路边随意的某处岩石,便可能是我驻足写字的地方。

如今,暮色里的出租车再次汇入霓虹河流。后视镜里,我看见自己的瞳孔正倒映着车载屏幕跳动的计价数字 ——那些鲜红的、不断裂变的字节,在只关心目的地的时候,便失去存在的意义。

如今花儿盛开的三月,冬令时悄悄翻过变成夏令时,新家的床头灯前,那个翻书的孩子又踏上了旅途。

生如三变春柳,光阴讨诗债,快意换酒钱;在倒立作诗^[电影《鸡毛一样飞》中的主角欧阳云飞的行为]的日子,我曾制造过太多加杂着幻想泡沫的文字,彼时自觉力透纸背,但稍加时日再读,便觉力有不逮。

在德国最寒冷的一月,我翻看《炸裂志》——「矿工诗人」陈年喜的诗集。读者看客将他在钻山开洞中写下的句子奉为佳作,但在幽暗逼仄的矿山工作之余,也许是赶路的途中,那些杂糅着恢弘联想的小品也别有风味,却终究难以成为代表作,譬如^[太白文艺出版社 2023年版《炸裂志》:「当我走过丹江桥时也在跨过生活的流水」]——

更多的时候,河流胜于史卷,

它替时间记录下生活的沉浮,

我走过一座熙攘的大桥时,也在跨过生活的流水

我私以为,世上本无史卷,所有生活褶皱未能熨平之处,都是写作者的幽闭恐惧症监护室“

End

《像鸡毛一样飞》剧照

所以三月以降,我的生活宣言便是认真看书,认真写字,认真烧饭。

食物咽进肚子里前,每一口嚼三遍


文章作者: Shuang (Twist) Song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Shuang (Twist) Song !
  目录